分離胰島細胞,再移植到體內 這項新技術被稱為攻克糖尿病的"殺手锏" 說到移植,很多人或許聽說過肝移植、腎移植、心臟移植等,但是胰島移植卻是新名詞。所謂胰島移植,就是將胰島從胰腺中分離出來,移植到糖尿病患者體內,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島功能。 浙大一院近日成功開展胰島移植。這項新技術被認為是今后攻克糖尿病的"殺手锏"。隨著胰島移植技術的發展和完善,相信在不久的將來,糖尿病或許真的能夠被治愈。 他因為腫瘤不得不切除胰腺 胰島移植可減輕糖尿病癥狀 40歲的王先生是杭州人,因為腹痛、乏力、全身黃疸升高,到浙大一院就診。檢查發現,他的胰腺里長了一個很大的腫瘤,幾乎占據了整個胰腺。醫生告訴他,腫瘤是良性的,但發展下去,變成惡性的可能性很大,建議將腫瘤連同胰腺一起切除。 大家知道,胰腺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,胰腺上分布著數以萬計的胰島細胞,可以分泌胰島素,而胰島素的關鍵作用就是控制高血糖。糖尿病就是因為胰島上的β細胞功能障礙導致的。如果胰腺切除了,患者就會因為失去胰島功能而患糖尿病,需要長期打胰島素治療。 一方面,因為腫瘤不得不切除胰腺,另一方面,切除胰腺后,又無法避免隨之而來的糖尿病。陳先生非常苦惱,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減少對身體的損傷? 考慮到王先生的腫瘤是良性的,浙大一院肝膽胰外科在鄭樹森院士領銜下,在手術切除腫瘤和胰腺組織后,嚴盛主任醫師從王先生的胰腺組織中,分離出胰島細胞,再將這些胰島重新注入王先生體內,較大程度保留他的胰島分泌功能。這樣一來,即使無法達到正常水平,也能夠減輕今后發生糖尿病的癥狀,降低出現糖尿病并發癥的可能性。 上周,王先生回到浙大一院復查,結果顯示,胰島功能相關指標已被激活,這代表著移植入體內的胰島細胞已經開始發揮作用。 胰島移植較難的是分離胰島細胞 浙大一院團隊研究了十多年 胰島與其他的器官移植不同,它屬于細胞移植,手術過程并不像肝移植、腎移植那樣,先手術取出病變的器官,再移入健康的器官。胰島移植是通過門靜脈穿刺,將胰島細胞輸送至肝臟上,胰島可以在肝臟上生長并分泌胰島素。 “由于胰島移植的手術方式是門靜脈輸注,所以手術操作并不是難點。難點是如何有效地將胰島細胞從胰腺中提取出來,對此我們團隊研究了十多年,目前已經比較成熟了。” 嚴盛主任醫師說,人體大約有100萬當量的胰島,打個比方,如果將胰島細胞比喻成核桃,首先要把核桃殼砸碎,還要盡可能不損傷核桃仁,然后再把核桃仁從大量的核桃殼碎片中分離出來,這個過程的損耗非常大。從胰腺中將全部胰島(大約100萬個)完整提取和純化幾乎是不可能的。按照目前國際上的經驗,一般能提取并純化出三四十萬個胰島就可以用于移植。所以說,胰島移植的難點在于胰島細胞的提取與純化。 “胰島細胞提取的數量越多,手術成功率也會越高,每次提取的胰島數量有限,彌補這個問題的辦法是提高純化效率或適當增加移植次數。 嚴盛主任醫師說,胰島移植技術的難度,再加上胰腺供體來源緊張,這些現實問題導致胰島移植的普遍開展受到限制。 胰島移植是治療糖尿病的希望 目前全球有近40家醫療單位完成上千例的胰島移植手術,其中約60%的患者在接受胰島移植治療后,擺脫胰島素治療超過5年,并且患者糖尿病并發癥的癥狀得到有效改善。 浙大一院內分泌科副主任董鳳芹說,糖尿病患者往往不是直接死于糖尿病本身,而是死于因糖尿病引起的各類并發癥。而胰島移植后,能夠讓自身保留部分胰島功能,因此,即使無法完全擺脫胰島素的使用,也能降低胰島素的使用劑量,關鍵的是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,已經出現糖尿病并發癥的患者,能夠減緩并發癥的進程。 目前胰島移植還不能作為糖尿病治療的常規手術,只是針對糖尿病病情危重,無法耐受胰腺移植手術的患者。 董鳳芹說,目前,糖尿病的主要治療方法,還是以飲食治療、運動療法、藥物治療和糖尿病的自我監測為主。但是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,將出現更多的治療方法。如胰腺移植、胰島移植、干細胞移植等。相信在不久的將來,隨著這些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,糖尿病或許真的能夠被治愈 |